下列作品己獲生活情報總編輯取錄
並刊登於2010年7月該報專欄
Issue – 30 July 2010
二年級 習作
友情 黃康儒
友情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不能只用說話來得到的,只可能用行動來顯示到「友情」的真義。
在《客至》、《友情傘》和《送友人》這三課課文中,都從人們的行動顯示出友情的真義。
在《客至》,你可以看見,雖然作者杜甫是個很窮的人,但一知道會有朋友來探訪,就想盡方法款待客人,使大家得到相聚的樂趣;甚至連鄰家的老翁也請來分享家中剩餘的濁酒。
在《友情傘》裏,你能看見這位朋友不理會自己,都要保護她的朋友,不要讓大雨把她淋濕,就算自己的衣衫都濕透,她都拿著雨傘盡力保護著她的朋友。
在《送友人》這首詩中,你會看見作者對他的好友有一份「依依不捨」的情。
這三課裏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無論是哪一樣事情,「友情」是從「付出」和「犧牲」來表達出來的。
友情 湛伊穎
真友情,假友情。
小朋友玩泥沙的友情不算真友情,也不是假友情,只是一份泛泛之交之情。
表面上,禮貌上稱呼的友情不是真友情,也不能說是假友情,只是沒友情。
甚麼才是真友情呢?
當兩人可以完全信任對方,當兩人可以談任何東西,分享喜悅和悲傷,就是真友情。
友情 胡子烽
友情是朋友之間交往的感情,不能用金錢或東西來衡量的。友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友情可以用很多方法來歌頌,如用詩和歌。
舊時,古人會用詩來抒發,如「詩仙」李白的《送友人》和「詩聖」杜甫的《客至》。李白的詩抒發朋友之間離別的感情;杜甫的詩抒發朋友聚會的感情。
隨著時間的變化,現代人用歌曲來描寫和抒發,例如陳奕迅的「最佳損友」和洪卓立的「難以取替」。陳奕迅的歌抒發了朋友之間的離合的友情;洪卓立的歌抒發友情是難以取替的。
無論是詩或歌,一樣可以讓人抒發友情。這樣可以看得出友情對人是多麼重要的。
校園的早晨 胡子烽
第一日開學,是我踏入這校園的最後一年,心情有點奇怪。今年我已是十二年班的學生,將有新來的同學,要我們帶領。
操場上有很多學生在玩耍,有些在踢足球,有些打籃球,有些打手球。有些同學到圖書館,有些趕著完成他們的功課;有些在讀書,還有些和老師談話。
同一時間,老師們正準備上課的工作。這是他們每日必定做的事。
無論同學做甚麼事,老師準備甚麼,這都是我們校園的點滴。雖然,當我離開以後,校園會變,但是求學的精神永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