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報 2010年6月 中二 讀後感

下列同學之作品己獲生活情報總編輯取錄
並刊登於2010年6月該報專欄

Issue – 04 June 2010

中二     讀後感

《往天堂的路上》讀後感 黃天恩

讀完了龍應台這篇文章,深深的可以感受到作者心中真正的天堂,在文章中她敘述了極貧窮的國家因為在動亂,人民都吃都吃不飽了, 更別說學習和受教育,在生活都有困難的地方當然不可能是天堂,然而西方一些先進的國家因為富裕所以社會福利非常好,上學、就醫全由政府照料,批評政治人物都不用擔心言論限制;但是她也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有錢先進的國家就是一個天堂嗎?瑞士有人間天堂之稱,一個瑞士人一生大抵是出生在先進潔淨的醫院,享受免費又完備的教育,充足的工作機會,全面健康保障,有退休金失業救濟金等等福利;照理生活在如是天堂的人民應該十分幸福無憂無慮!

可是現實告訴你,當你走在街頭訪問那些老年人或年輕母親又或是少年人生活快樂嗎,他們回答你可能都是生老病死孤寡別離的人生困局,並未因處身樂土而不同!在這麼完善的措施之下,卻產生了另一個現象,正因為沒有擔心的事所以大家都沒有要去追求的目標,這樣看起來真的是我們心中的人間天堂嗎?

除此之外她這篇文章也給了我另一個特別的觀點,錢是萬能的嗎?人的生活中什麼都要用到錢,但是錢超過了我們所需要的量,再多也只是存摺簿上的數字變化,人的一生當中重要的並不是賺錢的多寡,而是對社會貢獻、人類的影響,錢只是一個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死去之後唯一留下來的就是名氣,然而在我們有能力的狀況下,去幫助更多人,與大家一同分享快樂,俗語說的好:「施比受更有福」,要是大家都互相幫助,人生才會活得更精彩,對於一個有使命感的人來說或許這才是大家真正追求的「天堂」吧。

 

人在歐洲 侯嘉軒

龍應台《往天堂的路上》這篇文章,是說出哪個國家才是人間天堂。

作者利用了很多例子和比較很多不同國家的生活環境。他最想說人的天堂不是好的社會福利,因為作者在一個社會福利天衣無縫的瑞士中生活,但是人們的心靈很空虛,連青年人生活的目的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作者說人間天堂是社會裏有人努力地幫助有需要的人和每個人都有目標。

當我讀完了《往天堂的路上》,使我的想法更成熟了。因為文章的內容提及人雖然有一個很好福利的社會,但也會有不開心的人生,所以令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報告 鄭啟羚

篇名:《幸福就是……》

作者:龍應台

主要人物: 政府軍、叛軍、難民、老頭、婦人、小學生、嬰兒、打魚人、警察、閒蕩人、穿制服的人、市井小民、總統……

故事大意: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身在福中要知福,不要活在恐懼中的生活。

佳句摘錄: 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回來了。
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

讀後感: 讀完這篇文章,相信作者曾經生活在動盪的時代。她眼中的社會現象是充滿混亂、驚慌和爾虞我詐的。當這些現象消失,每人都有自己的空間,人的尊嚴得到尊重,人們生活在關懷之中,自然便是最大的幸福。作者用細膩的筆法,寫出生動的生活細節,感人的親情、友情,是一篇有深度、有層次、值得推薦給朋友閱讀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