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作品己獲生活情報總編輯取錄
並刊登於2009年2月該報專欄
Issue – 13 February 2009
讓孩子學習中文 一學生家長
不經不覺,女兒在聖心中文學校已經唸了差不多七年書。
我們一家三口移民到布里斯本時,女兒才三歲半。她在香港只唸了一年幼兒班,學過一些非常簡單的中文字,例如數目字。
她四歲開始入讀聖心中文班,經過七年的「磨練」,現在的中文程度雖仍然難與香港的同齡兒童媲美,但是對於在課堂上學過的篇章,總算能大抵上正確無誤的誦讀出來;我想,對於一個在英語環境中長大的小朋友來說,已經不錯。
孩子們讀中文班,每星期就只有星期六上午的三個小時,實在不算多。據我所知,許多家長都是抱著「能學多少學多少」的心態,雖然不奢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精通中文,但也希望他們能夠以中文與人溝通,尤其是在聽和說方面。作為一個家長,我覺得聖心中文學校可以成功讓孩子做到這一點。
我讓女兒上中文班,除了是想她學習中文字之外,亦希望她能學習中國文化。譬如各個中國節日的來源和傳統習俗,譬如中國人優良的品質,譬如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偉大的發明,而透過學校舉辦的活動,女兒都能一一感受和學習。
記得她唸幼稚園低班那年,有一天放學回家後,興致勃勃地跟我講述屈原勸諫「頑皮」皇帝的故事,還模仿老師如何教她記著屈原的名字 – 先把食指「屈」成一個鈎,再用姆指和食指拼成一個「圓」圈,那就是「屈原」。最開心的一次,就是在農曆新年期間,老師送了她一個紅封包,裏面是一個巧克力金幣,她簡直如獲至寶!
學校又經常舉辦一些以「禮貌」、「樂於助人」等為主題的填色比賽或標語比賽,以及舉辦父親節和母親節徵文比賽等,讓學生透過不同形式,培養良好的品格和尊師重道、孝順父母的德性。
選擇聖心中文學校,除了由於這間學校較為「香港」式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它是布市少數教授繁體字的中文學校之一。我是地道的香港人,接受香港式教育,學習繁體中文,雖然也會讀寫簡體字,但個人始終覺得,繁體字才能精確地顯示中國文字的意義和演變。簡體字雖然方便易學,也日漸普及,但就失卻了中文字原有的韻味和神髓。
在女兒上中文班的這七年間,我亦看見學校方面的各種改變。人事的變動固然在所難免,幸好這並沒有損害教學的質素,女兒多年來的班任老師都是既盡責,又有條理,對學生循循善誘,讓女兒能夠好好地學習中文。
而這間一直以來均以廣東話教學的學校,為了順應時代需求,於數年前還開始在課堂上教授普通話,這對於學生來說甚有助益,尤其是女兒日校所教授的外語正是國語,兩者可謂相輔相成。
還有近年從香港引入的「每日一篇」網上閱讀計畫,讓女兒有機會讀到不同風格和內容的文章,每天讀三百字,一年下來就有九萬字,看來女兒所讀的字比我還要多呢!
家在異鄉,女兒仍然有機會在一個相當正規的環境中學習中文,其實十分幸運;而女兒亦很享受學習中文,尤其是課本中生動的人物和故事,她最喜歡鬼馬地扮著不同人物的聲線朗讀課文,十分有趣。
每星期六上午,女兒都高高興興地上中文班去,家長們亦高高興興地送子女到中文班去,而聖心中文學校亦成了布市大部分說廣東話家庭聚集的地方,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