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同學之作品己獲生活情報總編輯取錄
並刊登於2007年7月該報專欄
Issue – 06 July 2007
評王先生和二嬸的對與錯 五年級
澳洲許多地區正實施制水,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制水更令市民苦不堪言。《水》這個故事就是因制水而起。王先生來不及問准二嬸便用了她半桶水,潑辣的二嬸不問情由,把斯文的王先生大駡了一頓,最後,因王先生主動幫二嬸貯水而化解了這場恩怨。到底兩人之間誰是誰非?且看同學們有甚麼意見:
湛 伊 穎
其實王先生和二嬸都有錯。雖然王先生用了二嬸的水,但我覺得二嬸可以和氣地跟王先生討論或給王先生時間去清楚地解釋。可能他有自己的理由呢?二嬸應該慢慢地商量,不應該不明不白地無理取鬧啊!凡事都要說道理!
二嬸有錯,王先生也有錯。我覺得王先生應該先問准二嬸,經她同意才用她的水。如果二嬸不同意,王先生,你可被人投訴啊!
他們一起住在一間屋子裏,應該和氣和開心地相處。如果是小得像螞蟻的事,問你自己值得嗎?應不應該破壞與對方的關係?大家開心地相處,不好嗎?
雷 啟 信
我認為這件事其實有點兒無聊,因為很少人會像二嬸那麼無理和兇巴巴的。
王先生有一點兒錯。雖然他不是很錯(他用的水不是很多,而且二嬸也用不了那麼多),但是,他不應該沒問人家就拿走人家的水。雖然只是水,也算是偷東西。但是,王先生沒有和二嬸吵起來,這是一件好事。而且,王先生後來還把二嬸的水桶盛滿水,當做道歉。
二嬸也不是完全對的。雖然是有人偷她的水,但她也不應該吵得那麼大聲。還有,如果她肯聽王先生的理由,這件事便可以避免。可是,那桶水的確是二嬸的,所以她有權去投訴。
這件事其實是說出人與人相處的道理。我們應該細心聽人家的意見和互相幫助。
潘 佩 姸
這個故事開始的時候,我覺得二嬸很煩,她其實不需要大發脾氣。
但是,王先生也做得很錯。他應該先問二嬸可不可以用她的水,或是寫一張字條告訴她。不過,王先生後來有作出補償,證明他是知錯了。
二嬸則應該先聽王先生的解釋,不需要一開始就發脾氣。後來王先生幫她,我覺得二嬸內疚是對的。
我認為,作為鄰居,他們應該互相幫助。
許 俊 軒
我覺得整件事很無聊。作為鄰居,不應該為小事而吵起來,大家應該學習如何相處。王先生和二嬸都有錯,他們應該慢慢解釋才對。
王先生做錯的事不算嚴重。他只是想用二嬸的一些水,還打算告訴她的。為了避免發生問題,王先生應該先問過二嬸才用她的東西。二嬸吵起來的時候,王先生才慚愧地認錯,是遲了一點。王先生做對的,是他肯認錯,而且會幫助別人。他幫二嬸貯水,是對二嬸作出補償。
二嬸則不應該無理取鬧,大聲批評別人。王先生做錯的事不算嚴重,但是二嬸就令到全間屋子都不安寧。
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合作,我們幫助別人,別人才會幫助我們。
黃 康 儒
我覺得王先生和二嬸都有對和錯。王先生錯在沒有問准二嬸就用二嬸的東西。未經別人同意就用別人的東西就是偷東西。後來他做得對的,就是他願意主動幫二嬸貯水。
二嬸就錯在沒有聽王先生解釋就大聲怪責王先生。而她做對的,就是最後她願意原諒王先生。
在這個世界,自私自利是不會開心的,一定要互相幫助和愛護,這樣,每個人都會更開心,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