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報 2007年11月 是「支票」還是「雞票」?

下列同學之作品己獲生活情報總編輯取錄
並刊登於2007年11月該報專欄

Issue – 09 November 2007

是「支票」還是「雞票」?
余敏玲

初中時偶然在一位師姐家開的書店裏閱讀了一本《我國河山風貌》的書冊(內附很多精美插圖),便立志長大後要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飽覽它的秀麗河山。後來知道原來在國內要說普通話(那時我們叫國語),便又立志要學好它才能出發,以便在旅途上與人溝通。於是搜集了一大堆國語流行曲帶回家,邊聽邊學,開始覺得很容易,因為都有一般香港人的陋習,以為發音時將廣東音偏差少許和偶然捲舌便成了。這當然是大錯特錯。

待移民來澳洲後,知道要從正統方向學習又苦於沒有機會。雖然在昆士蘭大學有普通話課程,卻因是在晚上,總不能抽空上課,再加上要學兩年的課程,便質疑地想:怎麼需要兩年呢?三、五個月不就成了嗎?直到去年女兒就讀的聖心中文學校開辦了成人普通話課程,時間在每週六上午,我就因利乘便抱著試讀的心情來學習。將近兩年來經過李、吳兩位老師悉心指導,頗有茅塞頓開之感,更發現需要超過兩年甚或更多時間,才能準確地學好普通話。

多年前我曾從事旅遊工作,在此謹對每位曾和我接觸過的客人致歉!因為原來我賣了很多「支票」(應是「機票」,誤讀成捲舌音)給你們,但是我只收了你們的「雞票」(應是「支票」,誤讀成舌面音)。偶然替你們辦了事後,又只收了「首豬肺」而沒有收「手續費」!算起來還是你們得益了。幸運的是,最後我都能確保你們是回到「澳洲」,而不是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