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報 2007年10月 成人普通話班學習雜感

下列同學之作品己獲生活情報總編輯取錄
並刊登於2007年10月該報專欄

Issue – 26 October 2007

成人普通話班學習雜感
何 菊 兒

來了澳洲二十多年,很久沒有執筆寫文章。在學校春假開始時,吳老師請我們一班同學寫一些學習普通話的感受,借此機會,我想簡單說說我的感受。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說,我覺得能夠參與這一班的課程,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我在今年年初參加聖心中文學校的成人實用普通話進修班。原來大多數的學生已經讀過一年的拼音和基本發音課程,他們已經有很好的基礎。這班同學基本是由香港移民過來的,有大學生、職業工作者和家庭婦女等等。他們也有自己的子女,利用星期六上午空閒的時間,在同一學校學習中文。這班同學非常友善,不嫌棄我這個“中途插班生”。更有些同學幫我錄一些他們學過的課程,好讓我在家中補課。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我真的有點張口結舌,有口難言!又因為我住在陽光海岸,沒有太多的中國人與我交談和練習口語,所以覺得難上加難。不過經過在家多練習,多聽錄音帶,現在覺得我的普通話也有進步,更可以在未來到中國旅行時派上用場。

教我們這一班的有兩位老師。吳老師在每一堂課前都準備了一些極有趣味的教材專題。

例如節令、中國內地的名勝古跡、風俗習慣、傳統文化、飲食、名茶、美酒佳餚等等,應有盡有,一點都不覺得枯燥無味、味如嚼蠟。甚至連“打麻將”的來源也在多姿多彩的教材中有所介紹,令我們認識中國人娛樂文化的一點。

李老師教導我們很多生活上的實用會話,由淺至深。例如問候、買東西、上銀行、看病、問路、乘車、放假、遊覽、健康等等。還有在每一課後,每一位同學都要參與彼此對答的會話練習,借此溫習所學過的課程。在學習生字和談話中我們真是得益不少。

我們這一班最著名的群體活動是“吃早茶”。每星期都有同學輪流帶一些不同的小吃,在課間休息時共同分享。有自製的西餅蛋糕、粥、粉、麵和熱烘烘的燒臘等,同學們一起品嘗茶點,和睦地交談一下家庭瑣事。

在每學期結束之前我們都有一個測驗,其實各同學可以利用此機會重溫一下所學過的課程,目的如此,完全沒有精神壓力。

我們希望明年這個有趣的成人普通話進修班會繼續開辦,還可以慶倖有吳老師和李老師的教導,使我們這班學生有一個好的機會繼續我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作進一步瞭解,受益良多。

 

口耳之學
潘 紫 玲

光陰似箭,轉瞬間學習普通話已經差不多兩年了。兩位老師用心教導,自己也努力學習,不過因為平常沒有太多機會講,所以到現在還是說得不好。

老師常常說學習中文最重要是多聽多講,既然沒有太多機會講,便儘量多聽—每天都看網上的“每日一篇”和中國新聞,從中學習多些辭彙。

兩年來的學習,自己也掌握了基本的拼音方法和學習了簡繁體字的變換法,現在還懂得用拼音輸入法寫中文,最大的得益還是可以和小女兒一起學習普通話,互相勉勵。

 

中國的根
翁 寶 鶯

當我剛搬到布里斯班的時候,為了要給我的兒子找一個校外的中文班,我就花了好幾個星期的時間。跑來跑去,考察了不少的中文學校,兒子的班找不到,但竟然無意中找到了一個很適合自己的成人普通話班。不知不覺已經學了一年多,多年來忘記了的中文現在也漸漸地回來了。最幸運的是,認識了一班新朋友,我們每星期六一起吃精美茶點,有說有笑的真有趣。我從來也沒有想過來到老外的地方,反可以尋到我中國的根!